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h2>《抗日之我为战神》波澜</h2> 第二百零二章新式手枪引起的感叹

作者:风雪云中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然两军武器装备上的差别.也是表现各自不同的原因之一.武器的性能不同.在战场上的考虑也是不同的.挺进军警卫团沒有抗联那样的武器装备.沒有狙击步枪.沒有装甲车.所以在战场上的战术考虑也不能一样.自己沒有人家的那些精良装备.只能按照自己的装备來.

    作为军事大家的他.早在杨震所行人员一到他就一眼就看了出來.不算杨震带來的那个步兵连.装备的清一色与他们为挺进军运送粮食相同的性能很优良的什么自动步枪.以及各种机枪之外.单就他身边的警卫排.就是每人身上都是长短两样武器.

    对于他们那种外形古怪.枪身下插着弹匣.早在前年抗联的政委去延安时候.就见过的自动火器不稀奇之外.最让他感兴趣的是这个警卫排.还装备了两支苏制狙击步枪.以及他们每个班都一支枪.枪身下挂着的一种奇怪的.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口径很大的武器.

    虽然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但是除了武器.这位见多识广的老帅很清楚.沒有人会在自己的枪身下面挂这么一大堆口径不小的家伙.那样不仅是对武器的损伤.而且也会增加出枪的困难.这种东西能在杨震贴身警卫排之中出现.不仅是一种武器.而是还很有可能是威力极强的武器.

    对于杨震贴身警卫排装备的这种步枪.这位老帅在到延安开会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一回不算陌生.但对于上次李延平去延安时候.因为正值日军对晋察冀军区进行大扫荡.而沒有能脱离开岗位而沒有去延安开会的政委來说.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外形古怪的武器.

    除了这种武器之外.这个警卫排每人在腿上.或是胸口上.或是腋下他们所谓的战术背心上还绑着一支手枪.虽说手枪所在的位置不是正规的佩戴方式.但作为老兵出身的他.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手枪如果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之内出枪.

    虽说这种手枪的佩戴方式.他已经是第二回见到在抗联部队身上见到.但每次见后.总是感觉到奇怪.相对于政委对他们手枪佩戴方式的好奇.司令员更奇怪的是他们手枪套内.那种即不是国内高级指挥部警卫人员流行的快慢机.与各种的驳壳枪.

    也不是上次在延安见过的和目前他们抗联干部作为制式战斗手枪使用的苏制手枪.而是一种全新的自动手枪.这种口径应该在九毫米.但是从握把的形状來看.弹匣容量应该不小的手枪.即便是见多识广.对国内各大派系武装的装备很了解的他.也还是第一次见到.

    对于抗联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已经麻木的他倒不是眼馋人家的新式武器.对于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來说.虽然更希望自己的部队也有这些武器.能在战斗之中发挥更强大的战斗力.消灭更多的日军.

    作为一名军事统帅.他比任何部下都希望拥有现代化的精良武器.每每见到自己那些缺枪少弹.连刺刀都凑不齐的部队.在日军火力压制之下伤亡惨重的时候.他比谁都心疼.但他还不至于眼馋别人.特别是自己老部下部队的武器装备.

    他相信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并想法设法的建设自己的军工.总一天鬼子现在有的装备.他们也一样会有.甚至鬼子沒有的装备.他们也一样会有的.眼馋别人.还不如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实力.

    尽管他知道.只要他开口.杨震肯定这个面子肯定会给他的.不仅会答应让.而且对于关内部队的要求.甚至会超额满足.但他知道.这个口自己不能开.这并不是什么死要面子.不好意思向自己部下开口的问題.

    对于一支在艰苦环境下成长起來.从來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弹药充足.装备齐全的军队來说.对于新式武器和弹药的渴求.比任何人都强烈的多.但自己不能张这个口.人家的身子骨还沒有长全.现在张嘴只能是削弱他们的营养.

    这位老帅只是有些感慨.自己的这个部下真的是今非昔比.每次见面.总是会给自己不一样惊喜.去年的解了关内各大战略区燃眉之急的大批装备和弹药.年底的各种教官.还有眼下的坦克、飞机、重炮.甚至小到他们现在佩戴的这种新式的.自己从來沒有在国内见过的手枪.这些惊喜.一个比一个大.思及此处.这位老帅不由的感叹.这人比人的扔.

    其实倒不是这位老帅少见多怪.杨震的这个贴身警卫排现在使用的手枪.是去年年底.为直属侦察旅换装的时候.特地委托美国方面生产的勃朗宁手枪最新型号勃朗宁m一九三五手枪.

    这种勃朗宁系列的手枪.是一九三五年才开始生产.也是在二战爆发之前.勃朗宁公司最后设计的一批产品.一向在武器订购方面好赶时髦的国民政府.也曾经向比利时方面订购过一批.

    只不过因为价格、生产等诸方面原因.以及欧战爆发外购渠道被切断.到货的数量并不多.这批手枪.全部装备的是嫡系中央军.再加上比利时货.在国内一直都是高档货.价格比较昂贵.

    除了中央军之外.别说中央军中那些沒有后台的杂牌军.就算是一般有后台的地方部队.都沒有装备.因为到货晚.数量不多.加上到货的时候.国共已经达成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协议.自然无法缴获到.

    这既然沒有缴获.那么也自然谈不上装备.所以尽管十八集团军各部.勃朗宁手枪的数量不少.但是这种最新款的勃朗宁手枪.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款勃朗宁手枪却是沒有见过.其实关内的部队.也不是完全沒有这种手枪.

    杨震在新四军的时候.就曾经见过新四军中有几十支这种手枪.他也曾经试验过这种他在后世.就缴获并使用过的手枪.当然这种二战前设计的手枪.在后世虽说多次经过改进.但毕竟材料与工艺都已经落后.性能与各国装备的新式手枪无法相比.

    但其优良的原始设计.使得这种枪在精度上与威力上依然沒有落后.很多国家的特警与特种部队.依然作为战斗手枪使用.至于在一些战乱频发的国家.更是因为其皮实的性能.与苏制托卡列夫手枪的成为难得的武器.

    只是这种手枪对于眼下国内各个派系的武装來说.除了财大气粗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來说.可谓是一种全新的手枪.即便在中央军嫡系部队之中.也主要装备一些技术兵种和飞行员.或是中级以上的军官以及特工人员.

    普通步兵装备手枪.基本上还是以各种驳壳枪或是快慢机.以及原來的各种德制与比利时制造的手枪为主.杨震在新四军见到的那几十支勃朗宁m一九三五手枪.还是军长在组建新四军的时候.为解决武器不足私下托人从香港买回來的.

    只是因为这种手枪价格太贵.军长私人财力有限.也就只买了几十只.剩下的买的还是大众的左轮和西班牙手枪.除了军长购买的之外.新四军在东进的时候.又从老百姓手中收集或是购买到国民政府溃军丢掉一批这种手枪.

    这样一來.新四军中这种新式手枪的数量反倒是全军最多的.也是第一批装备的.只是因为两地间隔.这种手枪又多配属给团以上干部.所以华北的部队才沒有接触到过.因为杨震到新四军工作的那段时间.很是喜爱这种手枪.

    军长在杨震返回中央的时候.曾经送给杨震二十支.除了十支拖他转交给中央之外.剩下的被杨震带回了东北.只是这种手枪使用的九毫米子弹.因为不是国内主流手枪子弹.所以杨震带回的子弹并不多.二十支手枪.只有不到二百发子弹.

    现在警卫部队佩戴的这种手枪.就是抗联今年年初杨震返回之后.才委托美国人从加拿大进口了一批该种手枪以及部分弹药.专门给直属侦察旅换装.之所以从美国进口.倒不是这种手枪抗联自身仿制不了.

    而是当时正全力生产班用机枪和通用机枪.以及各种高射武器和无后坐力炮的抗联兵工厂.生产力已经扩张到了极致.生产任务已经排的满满的.对于这种眼下并不是急需的手枪.根本就沒有时间去生产.所以才从美国进口了一批.暂时先应急.

    因为价格和弹药的原因.目前只装备了直属侦察旅作为战术手枪.以及部分高级指挥部的警卫部队.一般的团以下指挥员.包括飞行员和装甲兵在内.配备的还是苏制或是抗联自己仿制的托卡列夫手枪.这位老帅沒有见过.也是很正常的.

    之所以专门为军区直属侦察旅进口这批手枪.是因为军区直属侦察旅对于苏制托卡列夫手枪.以及抗联自身的仿制品意见很大.原來军区直属侦察旅装备苏制托卡列夫手枪.虽然杀伤力大、侵彻力强.以及可靠性能好、结构简单等一些列的优点.

    但这种专门为苏联军队设计的手枪握把.明显不太适合中国人的手型.在应急状态之下.这种手枪因为握把的原因.造成急促射击的精度很不理想.很多的时候.因为持握的不方便.仓促射击.很容易造成了子弹打扣头或是飘移.

    最让部队不满意的是这种手枪的弹匣容量小.只有八发子弹.这个装弹量.与眼下中国军队普遍使用的毛瑟手枪相比.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当然这个装弹量.在战场上作为一般干部的自卫手枪是足够了.

    作为一般基层指挥员或是营连级干部.在战场完全可以很方便的寻找到步枪或是冲锋枪代替手枪.至于司令部的参谋、政治部的干事、后勤部的协理员.基本上是不上一线战斗的.要是战斗真的打到这些人.都拿着手枪去拼命了.那么这场战斗的结果已经是不言而喻了.所以对于他们托卡列夫手枪.已经是足够用了.

    但是对于因为其所担负的作战任务特殊性.手枪是一种很重要战术武器的直属侦察旅來说.这种手枪弹匣的容量还是有些过小.而且因为生产工艺的原因.有相当部分的手枪.在实战的时候经常出现卡壳的状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