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h2>《三国小术士》第五卷 四海拱服</h2> 1580 好生了得

作者:水冷酒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就是差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个人都有自己赖以生活的特长,在这条路上,千锤百炼的特种兵几乎都让樵夫给比了下去,

    这条只有十几里的小路,王宝玉等人走了整整一天,累穿了脚底板,期间到底还是有两匹战马,失足落下了悬崖,

    日暮时分,远征军终于离开了险地,踏上了平坦的山坡,歇息一晚后,王宝玉让樵夫自行离去,带着大军下了华山,也远离了函谷关,

    这天曹叡上朝之时,太尉华歆上表道:“圣上,九原太守派人來报,西部蛮夷杀我将士,夺了战船,好似赶往了内地,”

    曹叡一惊,连忙问道:“西部蛮夷甚多,可曾知晓是哪个民族,”

    “回禀圣上,臣等根据遗落的铠甲兵器分析,或许是大秦那边的兵马,”华歆道,

    “大秦距离我国怕是不止万里之遥,他们岂敢孤军深入,”曹叡不解的问道,

    曹叡和华歆口中的大秦,正是古罗马帝国,那时一度被称作大秦,虽然知道有这样一个国家的存在,但离得太远,一直沒有任何交流,

    “圣上,臣在西凉多年,从未听说过大秦的任何活动,仅凭几副铠甲和兵器是难以断定,说不定还是对方故弄玄虚之举,微臣大胆推测,这多半不是大秦的兵马,”钟繇出列道,

    “臣也认为其中另有缘由,虽有人员伤亡,但对方意在图谋我方那十几艘大船,以此推广,对方兵马不过千人,区区兵力,如何敢犯我大魏,”陈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或是先行探查我方兵力部署,后思大举进犯,”大司马曹真分析道,在他看來,不能心存侥幸,否认蠢蠢欲动、野心勃勃的大秦犯境,

    “其族蛮夷特征明显,抓获甚为容易,如何探路,”钟繇反问道,

    “若人质受到胁迫,自然是百依百顺,”曹真直着脖子辩解道,

    正在争辩之际,又一个消息传來,函谷关附近,发现了九原丢失的船队,全都完好的停泊在岸边,而且,还捡到了一些车辆,

    这些车辆也是王宝玉从欧斯大军那里夺來的,有着显著的异国特征,这一切似乎都在彰显,西部极远的那些国度,开始觊觎东方的三国,

    “圣上,此事非同小可,当立刻查清原委,”曹真道,

    曹叡有些恼羞,函谷关距离洛阳不远,这些蛮夷的胆子也真够大,仅凭千人还想做出何等举措,难道都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神兵吗,,

    其实曹叡还真猜对了,不过他沒有相信自己的直觉,而是立刻吩咐道:“太尉,大司马、你二人火速派人四处探查,但有蛮夷长相之人,立刻予以抓捕,对于顽强抵抗者,一律处斩,”

    二人立刻叩首领命,曹叡想了想又道:“命长安司马懿,立刻发动属下,调查此事,”

    魏国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抓捕行动,那些长相有些另类的百姓,无一例外被受到了严厉的盘查,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司马懿接到了消息,眉头微蹙,若是大秦仅仅來打探军情,又怎敢孤军深入,简直是不知死活,于是司马懿立刻亲自带人到函谷关查看了现场,通过分析战船上遗留的食物残渣和生活物品,他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汉人所为,根本就不是什么大秦來犯,

    何人有这般能耐和胆量,司马懿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來,然而遇到这种悬而不决的事情,总会和一个人有关,司马懿脑海中跳出了一个让他恼羞又无奈的人物,正是王宝玉,

    先前听说王宝玉从海上去了极北之地,却不知道何等目的,司马懿对此高度关注,但也沒有收到返回的消息,以司马懿对王宝玉的了解,此人向來不按常理出牌,说不准就敢直接通过魏国领地,

    司马懿越琢磨越觉得像是王宝玉,又派人探查了附近的山路,找到不少人踩马踏的痕迹,看方向正是绕过函谷关,直奔南侧而去,

    司马懿仔细看了看地图,最终判定,这支队伍的最终目的地,正是上庸,

    “王宝玉,好生了得啊,只带着千人便能穿过魏国领地,真是妖孽,”司马懿自言自语,立刻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给曹丕,

    “启奏圣上,以微臣之见,并无大秦來犯,杀人夺战船者,或是北归而回的王宝玉,至于其独特装束,不过混淆是非,一切还请圣上定夺,”

    曹叡看了司马懿的密信,吃了一惊,回头想想,还是司马懿这个结论更令人信服,之前王宝玉确实说过要去北边的,还和自己商量过途径魏国属地,

    曹叡立刻扔进火炉中烧掉,只当做完全不知道,他不想招惹王宝玉,更主要的一点,王宝玉此时应该已经回到了荆州,根本拿此人无可奈何,

    王宝玉离开了华山,通过一片平原地带,直奔武关而去,这是回家的最后一道关隘,只要通过此处,任凭谁也拿他无可奈何,

    武关之中,驻扎着孟达的五千兵马,地势虽不及函谷关险要,但也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

    “军师,你是何意,”王宝玉皱眉问徐庶道,

    “或可与之一战,”徐庶主张打,因为五千兵马不算多,他手上还有几张符箓,胜算比较大,

    当然徐庶这么想,纯粹是从战略角度,尽管修行多年,还是难改谋士本色,王宝玉显得有些犹豫,眼见就要到自己的地皮,临近最后再伤亡一批将士,事后一定会遗憾的,

    至于开疆拓土,如果真有这个野心,将來有的是机会,就在王宝玉琢磨是否再绕山路避开关隘的之时,探路的士兵回报,武关的兵马已经开始全部向东侧转移,关隘中只留下了百余人而已,

    王宝玉和徐庶等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张琪英放出老鹰再度仔细探查了一番,证实了探路士兵所言不虚,

    王宝玉就迷糊了,孟达为何要把兵马突然转移呢,看起來倒像是得知自己前來,有意放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