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h2>《重生之改天换地》第二十六卷 有仇必报</h2>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新闻调子

作者:永远的大洋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五月八日.对于全国大多数地方來说.今天都是一个好天气.

    黔州工商大学的校园里.东方的天边还沒有冒出鱼肚白.绿树成荫、芳草遍地、鲜花绽放的校园里就已经开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假期结束.归校的不少学子已经借助各种灯光在清脆鸟鸣的陪伴下.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要不是这些学生的肤色几乎都是棕黄.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去到了外国.学生们手中拿的不是英文书籍就是英文报刊.从他们嘴里朗朗传出的都是老百姓不太明白的英文单词.

    这是沒办法的事情.学校大二专业课开始引入全英文教学.从国外聘请來的知名教授也基本上是直接用英语讲授.要是不将外语水平提上去.基本的课程都听不懂.为了追赶与不落后.陈康杰的这些学友们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谁也不敢马虎.

    更何况.关萌宇上任之后.对学位和学分卡的很严.只要被扣的学分达到十二分.学位是一定无望的.即便想拿到毕业证.也必须补休和补考全部过关.重要的是.补考的试卷难度并沒有降低.

    学校里很多人都在议论.看來从现在开始.学校里会出很多肄业的学生.不会再像过往一样.拿不到学位证也很容易得到毕业证.

    通常情况下.各个大学一般不会这么干.

    这不是说大学的管理者都是庸才.都是尸位素餐的平凡之辈.

    大家也都是不得已.大学里面的领导也都是有行政级别的.不说都是官僚.也可以说是“学者型干部”.既然是做官.那就牵扯到一个政绩和面子问題.要是自己掌管的大学.肄业的人太多.个人面子是小.关键是会显得自己很不合格.那样的话.想提拔.想获得更多经费.就无比困难了.因此全国各个大学几乎都是对自己本校的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态度还算端正.不给学位证也是会给毕业证的.

    再过两年.政府的考核标准就会不仅仅是毕业率.就业率所占的比重会大幅度上升.到那时.只要是能与各个单位或者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拿到毕业证基本上是十拿九稳.

    学校需要好的数据嘛.就算是国内的名牌大学对此都不例外.所以很容易就看到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政府承认大学生就业压力越來越大.可是几乎各个大学所公布出來的就业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就业率只有百分之八十.那就算是很低的了.

    工商大学原本同样是绕不出这么个怪圈的.但是因为陈康杰的缘故.有人想踏踏实实干点实事.

    现在的工商大学.不单单名声在外.与那些名牌学府不遑多让.更主要的是.学校的资金充裕.学校领导不会为了向上面申请资金而发愁.经过几年的大力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硬件上.教学设备、科研设备、办公设备、生活设施都是全国最好的.软件上.学校的师资力量前所未有的强大.不但吸引了一大批国内的顶级专家教授.还从香港、欧洲.美国引起了数量不少的“外援”.就算是中青年教员.那也是学富五车的.如果只是有国内名牌大学的硕士学位.除非有顶级学者的推荐.证明此人的学术成就已经非凡.要不然的话.想在这里谋个讲师的位置都是困难重重的.弄得好也就是个助教.

    沒办法.谁叫工商大学的待遇好.科研经费充足呢.

    学生素质.那和十年前比起來.更是翻天覆地.

    十年前.几乎不会有考生将这所学校当做是第一志愿.只能充当是“备胎”的角色.录取的学生.绝大多数也都是省内的考生.省外考生根本看不上.

    现在不同了.要不是第一志愿.几乎就绝无录取的可能.不单单要第一志愿.考分还必须上第一批录取分数线才有挨边的可能.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上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那不好意思.去选其他学校吧.就算上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也得有个好名次才有把握.假如以前说会有高考状元到这里就读.那一定是个笑话.可是自从陈康杰进校的前两年开始.每年都有高考状元进校.而且数量越來越多.去年高考.全国六十多个省级文理科状元.有十四个选择了这所大学.

    这倒不是说高考状元就是好.其实历史证明大多数的状元结果都差不多是“伤仲永”.关键是这些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学校的生源结构获得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学校的学习风气.

    这么多优质生源选择这里.一方面是陈康杰的带头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家庭贫困而又学习刻苦的学生來说.选择这里基本上就是选择免费接受高等教育.更有甚者.假如节约的话.还能往家里寄钱缓解家庭负担.毕竟这里对优质生源的奖励是很高的.每年又还有丰厚的奖学金.只要能拿到一等奖学金.不但自己的生活费全然有了着落.往家里寄个一两千块钱让父母也跟着高兴高兴不是难事.

    在图书馆门前的草地上.有两位男生盘腿坐着.正在跟随面前的收音机振振有词.收音机里面播放的正是“****”的早间新闻.几乎所有学外语的人都喜欢收听这个节目.因为这里面的一些节目是汉语播音.属于美国对中华国的意识渗透“桥头堡”.

    如果是在大动乱时期.收听这个节目可是犯政治错误的.****隶属于美国国务院.资金來源就是靠国务院拨款.除了专门对华广播之外.节目还对俄广播.对朝广播等.其播出的节目一般都是带有倾向性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公信力越來越差.到两千一一年的时候.直接完全停止了对华广播.

    现在已经改革开放超过二十年了.社会开放程度已经与大动乱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不会有人再因为收听“****”遭到处分.反而这个变成了大家学习美国英语的一个良好工具.

    就在两人津津有味的时候.倏然之间.广播里面播出的一条新闻让念念有词的两个学子惊诧莫名.嘴巴长得大大的.互相之间面面相觑.像是被什么东西给震住了.

    “……刚刚收到的消息.今日临晨.由于情报的失误.中华国驻南大使馆遭到了多枚炸弹的误炸.目前伤亡情况不详……”

    新闻很短.震撼力却很大.就像一个平静如镜的水塘被扔进了一块巨石.新闻的字数听起來不多.可是包含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首先.美方沒有打算掩盖事件的发生.反而主动公开.这是为了标榜美方的新闻自由.何况事件想掩盖也不可能掩盖得住.其次.那就是中华国大使馆被炸了.这属于事实本身.不过这新闻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由于情报失误”.这是一个意外.不是故意而为之.是“误炸”.

    不得不承认.美国人对舆论的运用要比我们手段高明得多.如果是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隐瞒.人家却不.想到的是“先下手为强”.先定下舆论的调子.为自己准备好开脱的潜台词再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次与老美进行舆论战总是占不到便宜的原因.很多时候明明是我们对.可就是因为我们躲躲闪闪.从而失去了宣传的先机.

    “耗子.调台.赶紧调台……”两个年轻人当中身穿灰色夹克.个子瘦高的那个急促说道.

    说话的人正是陈俊东.那个叫耗子的就是戈子浩.

    “调哪个台.”戈子浩拿着德生牌收音机急遽站了起來.声音有些发抖.

    “人民广播电台”.陈俊东说着抬手看了看左腕上的手表.说道.“现在是《新闻早播报》时间.这么大的事件.应该会有消息.”

    陈俊东的父亲是在体制内发展.对这种新闻的敏感性要强一些.最近这段时间每天都听广播.对各大广播节目的时间有一定的把握.

    戈子浩沒有表示异议.开始转动按钮.将频率调到人民广播电台.

    “……今年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了……”.遗憾的是.人民广播电台里面并沒有那一条消息.播放的还是经济方面的利好.

    “走.回宿舍.看电视里面有沒有消息.打开电脑搜索一下……”.听到人民广播电台的消息.陈俊东有些郁闷.在戈子浩的衣服上拉了一把.抬脚就走.

    学生公寓里面不但配的有电视.现在还配上了电脑.每个宿舍一台.只是网络的速度还不够高.只有一m.

    “你们怎么那么快就回來了……”看到推门进來的戈子浩和陈俊东.陈文杰掀开被子.露出光滑的上身.睡眼惺忪的好奇问道.

    “赶紧起來.出大事了.我们的大使馆被炸了.”陈俊东在陈文杰的肩膀上“啪”的拍了一巴掌.撂下一句话就去开电视机.

    “说胡话吧.怎么可能.想占我便宜就明说……”陈文杰还以为是和他开玩笑.瞪着眼.有些不悦.

    “真的.****刚播出的消息.”后面进门的戈子浩将收音机扔在床上.一本正经的说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