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h2>《重生之改天换地》第十八卷 体育人生</h2> 第八百三十六章 开年收获

作者:永远的大洋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至于是怎么搞到的参赛名额.牛启华他们免不了是要询问陈康杰的.当天下午.陈康杰放学后在学校门口就被他们堵住了.将他带到了办公室.傍晚的训练直接难得的取消.他们一方面是要问清楚陈康杰是怎么搞來的名额.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和陈康杰商议他们草拟的初步训练计划.

    和陈康杰认识了一段时间.他们也摸到了一些陈康杰的脾气和做事方式.要想让陈康杰乖乖的训练.就只能从他的性格脾气方面下手.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陈康杰是属于那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人.可以说是男子汉的一言九鼎.只要他认了的事情.就不会反悔.反而会尽最大努力和坚持去完成.这是牛启华他们与陈康杰相处一段时间的直观感受.就拿此前刚刚完成的电影拍摄來说.陈康杰给自己规定要在那个时间内完成.他就会选择日以继夜的干.不但自己.整个剧组也被要求这样.最终果然沒怎么超时.

    这部《阿甘正传》的电影.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制作.已经于元旦前夕率先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接下來就是欧洲各国.日本.中华国.香港.俄国.南美等等.上映的档期会排到3月4日.

    为了增加宣传的效果.米拉麦克斯公司在洛杉矶中华大剧院做了一个还算宏大的首映礼.除了陈康杰这个关键人物外.其他演职人员都盛装出席了.

    虽然说陈康杰不会亲自出席.但是依然吸引了不少的媒体前來采访.许多影评人作为首批观众率先观看了这部影片.男一号汤姆汉克斯作为最吸引人眼球的巨星引领了当天的宣传.算是支撑住这个场面.接受采访的也主要是他.在那么多参与拍摄的演员中.谁叫他的名气最大呢.

    采访的虽然重点是汤姆汉克斯.但是被问到的问題.起码一半都与陈康杰有关.不单单是他.即便像杰迪卡.罗宾.莱特.潘这样的演职人员在被记者问问題的时候.很多也都会牵扯到陈康杰.总之一句话.大家都在千方百计的打听有关陈康杰的信息.反正越神秘他们越感兴趣.观众和读者对这个很有胃口.

    这还是在观影前.等到观影完了之后.那几乎所有的问題都是针对陈康杰的.打听的也不再是有关他的信息.记者们终于回归到了电影的本身上來.重点全部都在这部电影上.例如long怎么会想到拍那么一部讲述美国当代社会的影片.例如long是以什么历史观來看待这几十年的美国.例如long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美国民众什么等等.反正是这部电影感动了他们.让他们找到了一种记忆和心灵回归的感觉.这种感觉很亲切又很朦胧.似乎就在身边.可是距离又不是那么好抓得住.电影里讲诉的事情他们大都经历过.可是毕竟过去几十年了.

    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題.都沒有人能代替陈康杰回答.因为所有回答问題的人.都觉得陈康杰并不是那么好理解.一个外国人.能将本国的历史讲述得那么有感情.理解得那么入微.这本身就有些不可思议.何况陈康杰也沒有委托他们回答任何问題.

    在影片播放之前.播放了一段陈康杰的背影录音视频.在这几分钟里面.陈康杰自己也并未回答那些问題.他主要是感谢剧组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然后说明自己为何不能來参加首映礼.就算是对这部电影的宣传.陈康杰说的话也很少.只是告诉大家.这绝对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影片.这是一部带有幽默色彩但是你却笑不出声來的影片.寥寥数语.

    陈康杰并不想王婆卖瓜.最终这部电影是否值得看.或者是否能打动观众.是否具有历史价值.那是媒体和影评人的事情.他只是将记忆中的电影拍出來而已.

    毫无疑问.媒体的报道自然而然几乎都是正面的评价.大为惊叹.深受感动.不可思议.触动灵魂.塑造历史.伟大.经典等等.这些词汇被各大媒体广泛采用.

    例如《纽约时报》影评专栏.将其称为“将是一部美国经典名片”.《电影周刊》则称其为“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bbc将其评价为“权威级的美国电影”.《洛杉矶时报》说“《阿甘正传》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cnn在新闻评论中评价它:“展现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芝加哥太阳报》的评论标題就直接是“简直不可思议”.文章里面详细分析了电影中提到的历史细微之处.包括3k党.小石城事件.花花公子的校服事件.华盛顿反战游戏.交趾战争.水门事件.乒乓外交.约翰列侬等等.报纸将故事与真实历史做了对比.都沒挑到什么可以批评的地方.1996年第一期的《时代》杂志将汤姆汉克斯做了封面.他们本來是想将陈康杰做封面的.但是找不到他的全面照.所以汉克斯就捡了这个便宜.在描述这部影片的结尾有这么一句话.“与其他最优秀的演员一样.汉克斯是一座超级反应堆”.可见汤姆汉克斯真的将阿甘这个角色给演绎得入木三分、出神入化.

    好莱坞著名制作人.也是影评人温迪?费勒曼的评论更具感情化.他说:“我觉得故事里的阿甘简直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我们所经历的.他使我们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他是个好人.能令人落泪也能逗人发笑”.

    总之.陈康杰是成功了.等电影北美全面上映的时候.《纽约时报》直接在头版打出了一个大大的标題《thank you. long》.以此表达陈康杰带给他们的感动和历史回归.

    就连kld总统在举行国情咨文有关记者会的时候.都被记者问道了他对这部电影以及对long的看法.kld总统能怎么说.除了夸奖还是夸奖.“...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代表美国人民宴请他”.

    对于这部电影的成功.陈康杰丝毫不会觉得意外.历史上他就曾经取得了将近七亿美元的票房.而且全世界好评如潮.这次陈康杰在后期制作时.为了时间上來得及参与1996年奥斯卡奖评选.追加了500万美元.使得耗资达到6500万美元.再加上陈康杰的名气.这部电影的票房只会超过七亿美元.不可能会减少.至于能超过多少.那得等全球播放完之后统计才能知道.反正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期待.

    这个时候.最高兴的并不是陈康杰.而是乔恩.戈登和范文萱两个人.因为公司的经营是他们在做.能赚得盆满钵满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反而陈康杰并不太在乎钱.

    他也沒办法在乎.这会儿啊.他正在做牛做马一样被几个教练押着训练呢.自从寒假一到來.陈康杰的训练就被陡然提到了每天9个小时.训练完全封闭在广州荔湾区的那个私人体育馆内进行.如果以流汗的辛苦程度來计算的话.陈康杰每天流出的汗水得用公斤來衡量.从他四天就报废一双顶级运动鞋就可以看出他的训练强度有多大.

    这一切也不完全都是教练们强压的.陈康杰也知道.他面对的对手都是世界级的.要是不将之前的训练成绩保住并努力提高.他未必就敢保证到时一定能取得冠军.

    花了如此巨大的代价.金钱都几千万美金.等从亚特兰大回來.如果一块金牌都沒有.单不说别人会怎么评价他.光他自己.估计都会羞愧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陈康杰的一贯宗旨.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不单单是要拿金牌.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全世界.华人或者说亚洲人.已经在田径场上站起來.那种由西方人.黑人统治田径赛场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再复返.

    在得知陈康杰已经拿到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之后.全家对陈康杰的训练都很支持.尤其是陈璟.这说明她1996年的暑假可以出国渡过了.除了陈启刚.沒有人关心他的资格到底是怎么來的.他们也搞不懂到底什么条件可以去参与奥运会.还以为国家委派了就可以.反正是为陈康杰感到高兴和骄傲.

    陈康杰对陈启刚的回答也很简单.不知道.这都是上面帮助给安排的.其中赵志邦首长还亲自出面了.

    陈康杰的话不算是真话.但是也不算是假话.反正国内上层是出面了的.陈启刚也不敢去找赵志邦对峙.他们的地位悬殊还是有点大.即便偶尔有那么一个电话來往.除了工作也不可能去聊这些.赵志邦知道很多陈康杰的事情.并不会主动去提起可能引起陈康杰身份猜测的事情.

    为了全身心的投入训练.陈康杰放弃了两个重大的活动.1996年上半年的第三十九届格莱美奖和第六十九届奥斯卡奖的颁奖礼.即使是这两个奖陈康杰都是最大的赢家.可是在教练们的游说和教育之下.陈康杰最终还是放弃前往领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