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h2>《重生之改天换地》第十五卷 做足准备</h2> 第六百四十六章 照相的问题

作者:永远的大洋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走进巍峨的大明宫.穿着古装的内侍现将他们引到一旁的餐厅吃了一顿以鹿肉为主的中午饭.

    “这个古代宫廷中的皇帝贵妃和大臣们吃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嘛”.吃过饭之后.走在含元殿面前的巨大黄岗岩铺就的大型广场上.欧阳震华摸着肚皮抱怨道.

    “这已经很不错了.你还想怎样.古时候可沒今天那么多调料.再说了.味道也挺鲜美的啊.可别那么挑剔.你以为都能像你一样日日精品珍馐啊.”.陈康杰驳斥道.

    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饮食风格.这里面并沒有使用很多现代的调味品.说是按照古法秘制也不为过.只是因为资料的缺失.再加上时间紧.不能完整的复制当时宫廷的食物.以后会慢慢改进.

    “呵呵.得得得.我错了还不行吗.咱们继续游览吧.要是不抓紧点时间.今天还真逛不完.思颖.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含元殿”.欧阳震华是赶紧认错和转移话題.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的正殿.在历史上.它距离丹凤门的距离是600米.现在这个距离被我们缩短称了250米.面积有天安门广场的一半大.这里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俗称“外朝”. 主殿面阔八间.进深四间.每间宽3.3米.殿基高于平地8.6米.我们是利用了这里原有的一个小山包.东西长25.9米.南北长15.3米.四周有宽2.8米的副阶.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 殿前是一条长2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就是那个牌坊式建筑.其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含元殿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就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气势.我们是根据杨鸿勋先生的复原方案制作的.杨先生曾经是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是有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史家.国内外多所大学的教授和顾问”.董思颖介绍道.

    “看來你们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追求速度又讲求质量”.杨鸿勋先生他们沒有听说过.但是建筑学大师梁思成是不陌生的.陈启刚遥望着巍峨的宫殿赞叹道.

    虽然大明宫已经被缩小了.但是由此可以想象得出它历史上的真实雄伟.也能感受到盛世唐朝的辉煌是何等的璀璨.

    “只可惜梁思成先生去世得早.否则由他來主持这项工程是再适合不过.如果那样.真可能将整个大明宫一比一复原”.陈康杰惋惜的说道.

    在那些大师中.陈康杰十分欣赏梁思成的品格和才华.也很尊敬他与林徽因女士的爱情.

    “小鬼.你就别感叹了.我们去看看当年唐太宗召见群称的地方是怎么样的.”.秦洪皓总当陈康杰还是上小学的小孩子.实际上现如今的他.和个大人沒有丝毫的区别.

    “秦伯伯.我已经不小了.干嘛还叫我小鬼啊.这可是歧视哦”.陈康杰晓得秦洪皓那是喜欢自己.只是老被人叫做小鬼.总感觉自己真的很小似的.

    “老秦.他可是比你我还高了哦.人家抗议了.哈哈”.何宝国逗趣道.

    “你这孩子.在长辈的眼里.你不管多大.都是小娃娃.明白吗.”.陈启刚也帮着说道.只是从他的脸上.看不出多少真心批评的意思.

    “那沒道理.要是老首长也叫你们“小鬼”.你们会怎么想.哼.”.陈康杰显然是不支持那个逻辑的.

    “好好好.小伙子.这总行了吧.以后我就叫你小伙子.你历史那么好.里面你做讲解吧”.仔细看看陈康杰.眉宇间与他第一次见到的时候确确实实完全的不一样.秦洪皓心中感叹一声“时间真快啊.”之后就投降了.

    “这还差不多.既然叫我小伙子.那...”.陈康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服饰.“那本王就带你们参观一下我们家的府邸.顺便讲解一番”.

    “哈哈哈”.

    ......

    “这里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可能是大明宫被缩小的原因.殿前左右应该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你们之前已经看到了.那些官署宫内放不下.搬到宫外去了.站在我们这里.向北看到的那个殿.如果沒错的话.就应该是紫寰殿.思颖姐.这个距离是多少.”.陈康杰果然担纲起了讲解员.只是他知道历史上的真实距离.修改过的距离他不晓得.

    唐城从开工到完工.陈康杰就只有來视察过一次.那会还到处是乱糟糟的工地.

    “历史上是95米.现在是41米”.董思颖回答道.

    “嗯.那个紫寰殿就是“内朝”.群称在那里朝见皇帝.所以俗称“内阁”.外面的含元殿.我们所处的宣政殿和那边的紫寰殿组成了外朝.中朝和内朝的格局.后世许多朝代的宫殿就是效仿这个.首都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这点小小的讲解.陈康杰还是拿得下的.

    ......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里.应该是内庭.主要是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这个椭圆形的清澈池子应该是太液池.还有一个名字叫蓬莱池.我估算这个面积...应该在八千平方米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水池中央有个小丘.沒猜错的话那应该是蓬莱山”.陈康杰一直讲解到了内庭.只是遇到不清楚的数据.他也不问了.自己连蒙带猜.

    “董小姐.这个皇太子有说错吗.”.何宝国笑着问董思颖.

    “基本上沒有说错.这个园子.是按照真实的成比例缩小.这个椭圆形的太液池.和真实的太液池一样.都是椭圆形.湖面是7580平方米.真实的太液池是16000平方米.旁边的这些回廊和楼阁.也是根据当时的宫廷建筑特点建造.可能我们种植的花花草草会有点不一样”.董思颖补充解释道.

    “呵呵.我是外行.后面的还是你來吧”.陈康杰略微不好意思的摆摆手.

    “不看资料能介绍成这样.已经十分了不起了.说明你对那段历史很熟悉”.董思颖由衷的夸奖道.

    董思颖熟悉不算什么.这毕竟是她的工作.每个月都要來查看几次.听取技术人员的回报.而陈康杰可不同.那都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从他帮助董思颖解围雍州府的來历就已经可见端倪.

    “谢谢.谢谢”.陈康杰笑着做了个拱手.

    ......

    “我们现在是在大明宫的西北处.这个宏伟的宫殿是麟德殿.是宫内最大的别殿.这个建筑其实在贞观年间还沒有.历史上是唐高宗麟德年间才兴建的.可是考虑到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生于贞观二年.他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所以我们考虑了一下.还是把他在位时建造的麟德殿加入其中.这个殿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乐舞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我们修建的这个有5100平方米.东西侧分别有对称的郁仪楼和结邻楼以飞廊与主殿上层连通.楼前有亭.全都建在石砌高台上”.陈康杰将讲解权交给董思颖之后.后面的事情就由她继续完成了.

    “唐代道教盛行.不知道皇宫内会不会也有道观.”.何宝国好奇的问道.

    “有的.历史上的大明宫内也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建筑.我们这里为了节约面积.只仿造出了三清殿.布局是原有历史的布局一样.位于东北角.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兴趣去看看.”.董思颖回答道.

    “从西北角跑到东北角去.挺远的.眼看时间也不早了.我看就不必了.这里面要是住上三天.那就可以好好逛逛”.陈启刚说道.

    “那我们就从玄武门出去吧.可以转到西市那边瞧瞧.西市那边的布局和东市差不多.不过到时候会多很多杂耍艺人.在那边可以看到很多民间的表演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包括原始的织布.舂米.代写书信等等.我们里面的工作人员平时就住在那边.生活方式就是维持原來的模样.如果游客有兴趣体验.我们也会将一些小院子租给他们.让他们体验一把古代人的生活”.董思颖建议到.

    “这里有个问題啊.出來旅游的人.都喜欢拍照留影.现代化的东西不能带进來的话.他们怎么将这份回忆和美好带回去呢.”.旅游局长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題.

    “是这样子的.这个问題我们有考虑到.第一个就是建议采用绘画的方式.景区内安排了100名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师.他们将为游客提供人物和山水画的服务.收取少量的费用.如果一定要照相.我们也有人员可以提供.不过价格会比外面的高不少.而且每人限制10张.我们晓得这会引來一部分游客的不满.这个我们做过调查.但是我们确实不想在景区里看到满是挂着相机的游客.那会破坏景区的风格”.董思颖说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