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h2>《重生之改天换地》第五卷 坚实基础</h2> 第一百七十二章 等不了

作者:永远的大洋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其实很简单.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的大学以往毕业生是包分配的.那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的人才都掌握在政府手里.他们成为了公务员或者国有企业职工.端铁饭碗.也算类似公务员了”.说道这里.陈康杰犹豫了一下.组织一下思路.继续说道“而我们的政府和国有事业单位.说实话.办事效率真的不太高.很多是人浮于事.当然了.这可能是多方历史因素造成的.也许这话不好听.可是事实确实如此.我们最优秀的人才.相当大部分每天都是在开会.开会.也许最后还是开会.很少有人去研究技术.企业.市场.文艺.教育等等.这缺少了一种竞争机制和自由选择性.也许一个很感兴趣做科研的人员.却被分配去做了官员.一个不那么感兴趣的却相反留下來做研究.这不得不说有点点荒唐.因为相应机制的缺失.就会缺乏刺激性和能动性.大家的动力就是靠自觉和所受教育的修为.可是这很明显是不足的.靠自觉和修为有用的话.那就无须法律了.孔夫子似乎就是这么教化人们的.很显然.道德的力量虽然巨大.可是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个问題.我们也发现了.那你觉得应当如何改变.所以我们的政策已经开始松动.一两年前就已经不再完全包分配了”.张副部长基本承认了陈康杰说的话.不过还是想进一步听听陈康杰的解决之道.

    “呵呵.张叔叔.这个似乎就是你们各位的事情了.说实话.依照现行体制.资源都是掌握在政府手里.我也沒办法”.陈康杰双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虽然取消了大学毕业生包分配.情况会好一点.起码增加了一定的竞争性.可是我们几十年养成的社会环境和政府体制依然强大.也许要几十年才会使得适合的人才去适合的地方领域”.陈康杰又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道.

    陈康杰说的也确实是实情.这个境况二十年后都沒根本性改变.陈康杰又有何办法.进入二十一世纪.优秀的毕业生很多都是想考公务员或者去大型国有企业.有些选择去大的外资企业.选择去民营机构的.几乎都是沒什么背景的一般人家孩子.最后导致创造大量社会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往往是数量广大.而又沒什么资源背景的普通人才.这些人创造出了数百万记的中小企业.解决了数千万人的就业岗位.

    而在西方.最优秀的人才很少主动选择做公务员.他们都在企业服务.创造社会价值.也实现个人的价值.像我国那样一个公务员科员职位会有上千人争抢的场景很难想象.

    现场每个人都在思考.表情都有些凝重.包括欧阳震华虽然不关心这些也在寻思陈康杰所说的是否正确.他之前是很少关注国内这方面的事情.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源理当由政府掌握”.老首长的秘书嘀咕道.

    “社会主义国家不假.政府也理所当然掌握国家命脉.这是沒问題的.我也是支持的.然而.政府能解决所有的问題吗.如果政府就能解决所有问題.那我们还需要改革开放吗.还需要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吗.农民还需要联产承包责任制吗.政府能解决那么多贫困人口和完全就业吗.我想不能.别的不说.美国那么发达的国家都还需要大量的慈善机构.政府什么都不用做.每年就有数百亿上千亿美金的无偿捐款來做很多本该政府做的事情.光说那些最顶尖的大学.几乎都是靠私人捐款支撑的.可是我们最好的首都大学和水木大学.每年又有多少科研资金呢?我姑妄猜测.估计连美国许多二流大学都不如.很多事情靠爱国.靠主动性可以做得很好.然而还有很多更需要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起码政府的资源应该尽可能投入到应该的地方”.陈康杰不喜欢用这样的借口來为政府垄断提供接口的方式.

    “那这个和你们捐资助学有直接关系吗.”老首长突然问道.

    “这个.还是有点关系吧.不过似乎也沒太直接的关系”.陈康杰话说得很矛盾.他自己还真沒仔细想过这个问題.

    “嗯.”.大家都愣着盯看着陈康杰.沒搞明白他这句明显有些矛盾的话是什么意思.

    经过短暂的思考.陈康杰也反应过來了.

    “刚才说的那些.只是我个人的浅见罢了.当不得真.至于捐资助学.那是我非常认同老首长的那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教育不但能提升科技水平.提升公民素质.还能改变个人命运.而且.有一个西方的笑话很有意思”陈康杰在交谈的同时.不忘拍马屁.不过他确实是很认同老首长的那句话的.最后还卖个关子.

    “什么笑话.说來我们大伙也听听”.老首长目光深邃的看着陈康杰说道.

    陈康杰站了起來.微笑着说道.“如果是狮子和老虎抱怨自己胖了.那沒什么.也许还会增加一些威武.可是要是猪和羊说自己胖了.那他们的命运就很不妙了”.说到这里.陈康杰简单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不但要有经济的繁荣.也得有科技进步和军事的强大.军事那是我们不能涉足的.所以就希望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陈康杰的一小段话把大家都说沉思了.

    “你说的对.我们政府也很重视教育和军事建设.可是经济发展和教育都很需要资金.这边多了那边就少了.这个是很矛盾的啊”.陈康杰那个话是有点说政府在教育和科技上的投入不足了.所以一号首长有些辩解道.

    这个阶段.为了发展经济.很多军事项目都停顿下來.甚至为了解决待遇问題.各部队都有自己的企业.军队经商已经蔚然成风.九年义务教育.那也仅仅是停留在法律条文和口号而已.沒有得到完全落实.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陈康杰是能理解的.毕竟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沒有资金.谈义务教育和军队现代化都是徒劳的笑话.

    “我给各位领袖再讲一个故事吧”.陈康杰不可能去直接辩驳首长的话.所以打算曲线救国.

    “我们可很久沒听故事了.今天听了你的笑话.就再听听你的故事吧.一定要讲得有意思哦”.老首长被陈康杰勾起了胃口.也打趣的说道.

    “老爷爷.我只能说尽力哦.这个故事叫《等不了》”.陈康杰笑着对老首长回应道.喝了一口水.这才继续说.“相传英国著名传教士李提摩太1870年來到我国.他对我们的社会发表过很多看法.其中有一条让人感慨颇多.1887年.李提摩太曾向李鸿章建议进行教育改革.为此.清朝每年要在教育上投入一百万两白银.李鸿章的答复是.我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的一笔开销.李提摩太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來百倍的收益.李鸿章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李提摩太回答:“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所带來的好处.李鸿章说:“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张副部长以为故事说完了.想开口说话.被陈康杰手势制止了.“张叔叔.我的故事还沒说完呢”.陈康杰微笑着说道.

    “你继续”.张焕宇也丝毫不以为许自己的尴尬.让陈康杰接着讲.

    “雷同的场面在历史上可是不断的重演.1898年.近代改革家王照对康有为说:“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改变.才能实行一切新政”.康有为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路如何來得及.”.在1905年.严复和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我国的根本问題在于教育.革命非当务之急.他说“以我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既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之计.唯急从教育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先生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故事暂且讲完了”.陈康杰叹了一口气.坐了下來.发现周围沒人说话.都在或看着他.或自己思考.

    “小杰.那你对此怎么看.”.老首长舒缓了一下神情.认真的对陈康杰问道.

    自己能说出这些.总不能说沒看法.所以陈康杰只能站起來.继续说道.“这三次对话实在意味深长.或许.我国近代的诸多悲剧就蕴藏于此.在我国的历史上.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孙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许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改造我国社会的那份急切却是相同的.从好的方面讲.这是几位政治人物对国家强大的急切期盼.主席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们都希望祖国尽快富强.可从另一个方面看.是不是也可看出他们的‘不耐烦’和内心的焦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谁都否认不了.可是.办教育见效太慢.一百多年前.就有人一再建议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可是.直到今天.我国的教育还是备受诟病.这怎能不让人欷歔不已”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下一章 手机阅读>> (快捷键→)